即將火化!星云大師真身封龕不是坐缸,是「坐塔」,不會有舍利子
2月5日下午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法師圓寂,享年96歲。圓寂贊頌典禮于2月13日下周一上午9點在佛光山云居樓舉行, 典禮完畢后星云法師遺體將運送至台南大仙寺「荼毘」,「荼毘」是梵語,意思是焚燒、火葬。
星云法師圓寂后台灣當局的很多「出格」做法引起了法師信徒的不滿。佛光山邀請中國佛教協會、國家宗教局等相關人士參加星云法師的贊頌典禮,但遭到民進黨當局阻撓,硬是把大陸38 人吊唁團「晾」在首都機場,致使星云法師的后事不能圓滿舉辦。
星云法師「真身封龕」到「坐塔」火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關于星云法師圓寂后能否留下舍利子問題早就在網上「吵開了鍋」,因為星云法師的遺囑與其弟子的操作存在「沖突」。
2013年星云法師身體抱恙于是提前立下了5000字遺囑,後來收錄到了2015年出版的《真誠的告白》,星云大師在遺囑中寫道:
「對于人生的最后,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眾所周知高僧圓寂火化后才會留下舍利子,星云大師說他不會留下舍利子,那就意味著星云大師不會火化,或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僧火化」形式。
星云大師圓寂后弟子最初做法似乎也是按照遺囑進行的,2月6日在佛光山傳燈樓舉行了真身封龕典禮。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真身封龕」在佛教里有重要意義,是得道高僧「肉身成佛」的重要步驟,但肉身就不再火化,更不可能產生舍利子了。
「封龕」通俗地講是坐缸,高僧圓寂后將遺體置入大缸中,里面放入木炭、石灰用于「消除」缸中的水分和氧氣,細菌缺少了氧氣自然停止活動,遺體腐化也被迫中止,3-5年后遺體若成為「干尸」則取出供信徒祭拜,即肉身成佛像。
目前我國至少有十幾個肉身成佛像,如廣東南華寺的慧能法師肉身像,安徽九華山的地藏菩薩肉身像和章公祖師肉身像,其中章公祖師肉身像原供奉于福建省大田縣吳山鄉陽春村林氏宗祠普照堂,1995年被盜,現在荷蘭藏家奧斯卡·范奧維利姆手中。
既然真身封龕了,為什麼還要火化,這不矛盾嗎?其實這里面有誤會,或者說媒體在宣傳時用詞不準確。 星云大師圓寂后并非「坐缸」,而是弟子們根據佛經典故設計的涅槃塔。在台灣媒體曝光的星云大師真身封龕現場照片中,是一個圓柱形的白色容器,若是缸顯然體積大了,若是塔就容易理解了。
星云法師遺體在塔中7日后荼毘火化,從2月5日下午到12日下午正好七天。有知情網友透露在《大般涅槃經》有明確記載,佛陀涅槃后原本1天內就要火化,後來又推遲到了7天,所以弟子將星云大師遺體「坐塔」7日后才火化是有根據的。
星云法師火化后會留下舍利子嗎?
前文提到星云法師不會留下舍利子,那舍利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難道舍利子留與否還能控制?
關于舍利子成因目前有多種說法:有結石說,法師患病后會在體內產生結石,不過人體主要產生腎結石和膽結石,數量少且呈黃色,與數量動輒超幾百個、五顏六色的舍利子有顯著區別。
有飲食說,高僧長期吃素食,體內含有較高的無機鹽和維生素,這些物質可在人體內形成碳酸鹽和磷酸鹽,最終形成晶體。但這一說法遭到專家質疑,理由是全世界素食主義者達數億人,憑什麼只有高僧產生舍利子?
那舍利子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研究者經過多年觀察發現了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產生舍利子的高僧數量和舍利子數量與社會技術水平發展成正比,特別是近年越來越多的高僧圓寂后會留下舍利子。
1959年虛云法師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圓寂后留下了上百顆舍利子,2012年本煥長老在弘法寺圓寂后留下了幾千顆舍利子,顏色多達13種。2016年永惺長老圓寂后留下了上百顆形狀大小各異、晶瑩光亮的舍利子。似乎得道高僧圓寂后留下舍利子并不是什麼難事兒。
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舍利子的形成與火化焚燒時的溫度密不可分,而我國恰恰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燃燒溫度的掌握愈發成熟。
遺體燃燒時骨頭中的氧化磷、氧化鈣等有機物率先分解,碳元素轉化為了二氧化碳,剩下的成為了羥基磷酸鈣,即骨灰。我國古代不提倡火化,所以見到骨灰的機會較少,即便是焚燒遺體成為骨灰后也會停止。焚燒高僧遺體則不同,大火會持續焚燒,當溫度達到1700度左右時磷酸三鈣會完全融化,冷卻后成為一個個晶瑩、光滑的塊狀物,即舍利子。
歷史資料證明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末期就出現了鼓風機,利用它們燒制出1700度高溫完全是有可能的,當然對溫度的把控精度需要多年積累。
順便說一句。舍利子之所以有各種顏色,與焚燒時遺體穿的衣物和隨葬品有關,比如含有氧化鐵把舍利子生成深紅色,氧化鉀將舍利子生成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