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4位巨星,如果他們沒有離開,娛樂圈的格局都會改變
說起陳百強,「何超瓊」「英年早逝」等標簽,似乎是他身上最大的話題。但不少人都忽略了,巔峰時期的他,可以并肩譚詠麟、張國榮。
1979年,21歲的陳百強發布首張專輯,其中歌曲《眼淚為你流》獲得當年的十大中文金曲獎。
他憑借出色的外形,驚艷的唱功、出色的作曲能力,被封為「香港第一偶像」。
此后,由他作曲并演唱的多首歌曲,都入圍十大金曲,包括《偏偏喜歡你》《浪潮》等等。
陳百強不僅有才,外貌也非常出眾,有「高配版梁朝偉」之稱。因為家境優渥,他身上的貴公子氣質,在當時的港壇獨樹一幟。后來的黎明,可以稱得上是他的接班人。
與無數男神合作過的陳慧琳,后來參加《魯豫有約》時回憶到,自己的男神是陳百強。
陳慧嫻說,自己第一個男性偶像就是陳百強,中學時談戀愛,她要求男朋友必須都梳陳百強的髮型。
為了見到陳百強,她才決定進入娛樂圈,可惜兩人分屬不同的經紀公司,一直沒能有正兒八經的合作機會。
只是,陳百強在巔峰期遭競爭對手惡意中傷,同性緋聞讓他事業遭到重創,他本人也患上了抑郁癥。
1992年5月,陳百強用酒服送大量安眠藥后昏迷,在醫院救治了一年零兩個月后,他因逐漸性腦衰竭去世。
2010年,去世17年的陳百強,獲得了香港樂壇含金量極高的金針獎,該獎項表揚個別從事音樂行業者,在香港流行音樂領域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就是港樂的「終身成就獎」。
能夠獲得該獎項的歌手,都是譚詠麟、許冠杰、徐小鳳、鄧麗君、張學友等神級人物。
如果陳百強走的是抒情歌路線,那麼黃家駒則是搖滾粵語派的代表人物。
1993年6月23日,黃家駒在日本東京參加節目錄制時,與一位主持人互動玩游戲。當時因為地面太滑,再加上背景板很薄,黃家駒失足跌落台。
當時,舞台距離地面高2.7米,而黃家駒又是頭部先著地,直接導致急性硬膜下出血,頭蓋骨骨折腦挫傷,隨后在醫院救治了7天,仍不幸身亡。
當時黃家駒31歲,如果他尚在人世,今年正好60歲。
黃家駒已經去世29年,但關于beyond的傳奇,至今仍未落幕。為什麼黃家駒會被懷念近30年,為什麼他去世后,beyond的影響力就大不如前?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黃家駒是八九十年代香港原創搖滾樂壇的靈魂人物。
那個時期,港樂很流行在日本歌手作品的原曲基礎上,加入新的歌詞直接進行改編,比如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張國榮的《第一次》、陳慧嫻的《戀戀風塵》等等,許多膾炙人口的粵語歌,都是中島美雪的作品。
當時還有一句名言,「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香港樂壇」。
既然聽不到自己想聽的粵語歌,那就自己寫,黃家駒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走上了原創搖滾音樂人之路。
黃家駒為beyond樂隊創作的《再見理想》《喜歡你》《真的愛你》《海闊天空》等歌曲,絕對是港樂經典中的經典。另外,黃家駒還為譚詠麟、王菲、許冠杰等歌手創作歌曲。
那個時期的香港樂壇,不缺好的歌手,但是缺優秀的原創音樂人。陳百強、黃家駒都是其中難得的優秀代表人物。
雖然beyond是1983年成立的,但一直到1988年,黃家駒創造的一系列前衛、新潮的搖滾歌曲才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當時他們的衣著也相當「另類」。
1989年開始稱霸歌壇,并迅速將影響力擴至全亞洲,成為了不少80后的搖滾啟蒙。可是,走紅不過4年時間,黃家駒年輕而又燦爛的生命就畫下句點。
以陳百強、黃家駒的才華,如果他們能創作至今,那麼現在的聽眾,是不是不用一直緬懷20年前的港樂?
最近,新華網發起了#港樂經典重燃企劃#,企劃的首個樂隊就是黃家駒所在的beyond。20年過去,仍有不少觀眾會喊出那句「永遠的beyond,永遠的黃家駒」。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在愚人節這天,跟全球的粉絲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的24樓一躍而下,終年46歲。
張國榮的抑郁癥持續了很多年,只是他一直沒有公開,2002年他就嘗試過自盡,然后被救回。他在遺書中寫到:我一生沒做過壞事,為何會這樣?
有人猜測,他的抑郁癥是由事業壓力大,以及他跟唐鶴德的戀愛引發的非議造成。但張國榮的姐姐澄清:他的抑郁癥是純生理性的,由于腦部的化學物質不平衡而引發,跟心理無關。
對于大眾以及整個香港樂壇來說,張國榮的離世是遺憾,但對于被病痛折磨的張國榮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
2004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宮頸癌逝世,年僅40歲。
梅艷芳患病兩年,才向大眾公布自己患癌的消息。從出道開始,梅艷芳就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對婚姻、對孩子的向往。
但是患宮頸癌后,最佳的治療方法是切除病灶,也就是子宮,但梅艷芳拒絕了,她選擇保守治療。因為切除子宮,意味著她不能再生孩子。
在最后的告別演唱會上,梅艷芳身穿婚紗,說自己嫁給了音樂,感動無數人。事業有成的她,最終都沒能完成自己為人妻、為人母的愿望。
之所以把張國榮和梅艷芳放在一起說,不僅因為他倆是好友,更因此他倆的愛國情懷,原本可以對整個香港樂壇帶去更大影響的。
1988年,主持人提問張國榮,「你在加拿大,在英國都有房子,那請問你的根在哪里呢?」
張國榮說:「這對香港市民(當時的)來說是個很敏感的問題,我的根只能勉強說在香港,真正的根當然是在中國了,可惜我還沒能去過中國(大陸)。」
1992年,張國榮接拍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苦練普通話,連京片子都學得有模有樣。
1993年,因《霸王別姬》大紅,早已在亞洲久負盛名的張國榮,接到了好萊塢的影視邀約,但他拒絕了,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只想拍好中國故事。」
1997年,張國榮和梅婷主演電影《紅色戀人》,他在劇中飾演一位GCD員,張國榮也是香港首位飾演紅軍的藝人 。
在同年的日本演唱會上,張國榮帶領全場幾萬歌迷高喊:「他們的名字叫紅軍。」這也是電影《紅色戀人》中的一段宣言。
1997年央視舉辦的香港回歸晚會上,張國榮與劉歡、鞏俐、譚晶一起演唱歌曲《團聚》,還有兩位香港歌手,是夫妻檔的林子祥、葉倩文。
1998年,張國榮受邀前往柏林電影節擔任評委,在國際矚目的盛會上,他以一襲唐裝亮相。
2000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在國際上獲了獎,張國榮在采訪中被問到這件事,他回答:「這部戲是為中國人爭了光,不是單單指香港還是台灣,是為中國人爭的榮譽。」
不管是香港回歸前,還是香港回歸后,張國榮都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愛。
張國榮在國際上都擁有巨大影響力,作為巨星,張國榮的愛國言行無疑會深刻影響到世界各地的華人粉絲、港人粉絲。可惜巨星早早隕落,他早年的愛國事跡也不再為人熟知。
有人說,如果張國榮仍在世,他的地位應該相當于梁朝偉,其實不然。梁朝偉之前因出演《尚氣》中的滿大人而備受爭議,如今他移居日本。
張國榮就是張國榮,如果他仍在,港星們的愛國氣節,或許還能更上一層樓吧。
梅艷芳的愛國情懷,絕不輸張國榮,但她在港圈的影響力,比張國榮要強很多。
1993年,正值香港回歸前夕,不少港星各有打算,很多人都決定移民。當時主持人鄭裕玲問到梅艷芳,1997年的時候,你會在哪里?
梅艷芳回答:「我是中國人,我一定在香港。」
1993年,30歲的梅艷芳,與成龍、許冠杰一起發起成立了香港演藝協會,許冠杰和成龍是第一、第二任會長,梅艷芳就是第三任會長。
2001年——2003年,梅艷芳任會長期間,先后發生了陳寶蓮遺體[偷.拍]事件,和劉嘉玲[裸·照]事件,梅艷芳積極站出來,帶領藝人譴責無良媒體。
2001年,梅艷芳帶領香港歌手赴內地參加「音樂風云榜」頒獎禮,大力推動香港與內地藝人的交流與合作。
2003年,梅艷芳帶領理事會成員前往北京,與內地文藝界人士積極交流,同時還首次吸納內地藝人加入香港演藝協會,兩岸藝人的聯系日益緊密。
在抗擊非典期間,梅艷芳帶領藝人共籌集善款2300萬,用來幫助被SARS侵襲的同胞。
大家可不要小看香港演藝協會的影響力,曾經的國家領導人及聯合國秘書長,都曾贊揚香港演藝協會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梅艷芳被贊是「香港的女兒」,說她是港圈最有影響力、最有號召力的女藝人都毫不為過。
作為師父,她親自帶出了草蜢、許志安、譚耀文等藝人,謝霆鋒、陳奕迅、郭富城等后輩在出道時,也都受過梅艷芳的提點和照顧,港圈也形成了著名的「梅家班」。
其實,當時梅艷芳的年紀并不算大,但藝人們都愿意團結在她身邊,尊稱她一聲「梅姐」。
梅艷芳去世后,曾志偉連任多屆演藝協會會長,現在的會長則是由古天樂擔任。
雖然古天樂如今也在為香港演藝圈的發展努力,幫扶那些沒戲拍的藝人,但影響力始終有限。
張國榮和梅艷芳的傳奇,絕不是因為他們英年早逝才傳奇,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足夠傳奇。
私生活清白、為人坦蕩、愛國、有社會責任感,香港的巨星不少,但真正能集齊以上這些質量的人不多,劉德華也是其中一個。
在如今的港星里,還有一定號召力和影響力的,除了成龍就是劉德華,如果張國和梅艷芳還在,是不是港圈也不至于落寞至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