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因「丑」被嘲,近況驚艷眾人:懂得放下,才能活出美麗人生

2004年,24歲的王菀之出現在「張學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現場上,作為唯一嘉賓的她,笑容青澀,歌聲卻極具感染力,十分動人。

至此,少女火得一塌糊涂,但又如曇花一現, 很快消失在娛樂圈。

當她再次出現時,卻靠著「扮丑、搞怪」出圈。

人們嘲諷她,什麼「第一才女」「天使吻過的嗓子」,也不過如此。

王菀之卻淡然處之,因為在 「接納自己」這個課題上,她早已經歷過掙扎、思考與和解......

不執著

都說能活得松弛快樂的人,往往是能真正接納自己的人。

這份接納背后,首先要能 「不執著」你做過的「好」;

因為執著好,會讓你難以接受自己做得「不好」,進而不斷苛求......

就像當初的王菀之。

王菀之從小就是才女,4歲學琴,8歲考到8級,堪稱老天爺喂飯吃。

高中畢業時,她憑借一首《我真的受傷了》爆火全國,不僅拿下比賽第一,還被歌神張學友邀請到演唱會現場。

一時間,上門求簽約的公司幾乎快踩踏了王菀之家門,可她卻一一拒絕,笑道:「我想繼續讀書,因為這樣才能望清楚點這個世界嘛。」

5年后,王菀之以專輯《Ivana王菀之》正式出道,還是那首《我真的受傷了》打頭陣,再次爆火。

王菀之不僅唱功了得,寫詞譜曲也是一絕。

先后給蔡依林、鄭秀文寫過《許愿池的希臘少女》《戀上你的床》,廣受好評。

媒體稱贊她是「被天使吻過的嗓子」「很高級的聲音」「中國香港最后的才女」。

但,高級、才女有雙面性。

一面意味著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一面意味著可能會過于小眾,無人問津。

2009年,王菀之信心滿滿地推出新專輯,業內評價史無前例的好,銷量卻出人意料的差。

王菀之想不通,她拼命發歌,銷量也拼命地撲。

收到的反饋大都是:太深奧、聽不懂、不知道在唱什麼、完全不明白。

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嘔心瀝血創作出的作品一直得不到認可, 任誰都會懷疑自己。

在日復一日打擊中,王菀之,迷失了。

她開始懷疑自己的創作、反思是不是也該搞噱頭、寫一寫口水歌?

但在嘗試一段時間后,王菀之卻陷入了更大的迷茫:「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帶著困惑,王菀之開始了 「自我尋找之路」

她去坐火車,觀察人來人往;去讀書,從文學到哲學再到心理學,什麼都讀。

當旁人為流量、虛名你爭我搶的時候,王菀之卻背道而馳,在慢下來的日子里,一次次尋找,一遍遍思考.....

直到某天,王菀之突然悟了,她發現自己的困境是:

「太過執著」。

太過執著自己的天才面、執著那些人生的高點,那些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一旦自己做得不好,陷入低點,就變得無法接受落差,才會急著去證明自己。

仔細想想,王菀之的困境,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困境?

「我必須完美」「我必須超越所有人」「我必須解決問題」「我不能出一點錯」...

帶著這些想法,你開始不放過自己,要求自己只能好不能差,卻不知這份執著會讓你:

心理能量一再耗竭;

長期處于一種非常糟糕且低落的自我感覺里;

對自己有著無意識的「嚴苛」;

甚至對自己有大量的評判和攻擊。

但其實,只要你放下這份執著,就會明白:

真正的愛自己、接納自己,其實是接納 「我做得不好也可以」。」

就像現在的王菀之。

雖然依舊不火,但當她不再執著「我是天才」「我一定要做好」后,反而活得更快樂、自洽,讓每一次創作都出自真心。

不抗拒

因為不喜浮夸和雜質,樂界評價王菀之「像一杯清水」,干凈且素。

但在迷茫時,這杯「清水」也曾走向另一個極端,展現出滑稽、瘋狂的一面。

2012年,為了讓大家關注到自己的音樂,王菀之開始演戲。

但因為長相不夠出眾,她接的全是瘋瘋癲癲的「丑角」。

不是臟得亂七八糟看不清臉,就是傻得不忍直視。

她不顧形象自嘲、竭盡全力搞笑,借台詞說出自己的心聲:

「我丑嗎?我不搞笑嗎?為什麼你們都不看我?」

也許是太豁得出去,王菀之時隔多年,終于火了。

隨之而來的,卻是鋪天蓋地的差評:「到底是歌手還是演員啊?」「簡直是自甘墮落!」

這些聲音讓內心本就非常別扭的王菀之,更加難受。

她說:「去做一個搞笑的角色,就是諧星;去唱歌、參加頒獎禮,就是歌手。我不知怎麼定位自己。」

在王菀之的迷茫里,藏著一份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的,很強的 「抗拒力」

帶著這份力,我們會審視生命中那些不能接受的部分,比如一件事、一段關系、一種情緒,甚至某個面相的自己。

我們會和它產生對抗,感到痛苦,長期下去,你會發現它越來越強大。

正如德芬老師所說: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你賦予了它太多的能量。」

王菀之也一樣。直到她被朋友湯駿業送來一束光。

當初湯駿業為情所困想自盡,王菀之安慰他:「別自盡了,我寫首歌給你,快樂一點。」

就這樣,湯駿業一邊聽著王菀之寫的歌一邊看她演的喜劇,最終走出傷痛。

他對王菀之說:「因為你的快樂,救我一命。」

這番話點醒了王菀之,原來 內心一直抗拒的,那個搞笑、扮丑的自己,居然藏著那麼大的能量?

不僅可以把演員這個身份做好,還可以幫助別人。

這對自己而言,何嘗不是種天賦?

想通這一層,王菀之內心淤堵的那股能量開始流動,她開始試著去看見和接納這個面相的自己。

漸漸地,抗拒力在慢慢消失, 真正的愛與平和開始出現。

2013年,她應吳君如邀請,選擇接下《金雞SSS》中搔首弄姿、扮相夸張的妓女吳璐一角,盡情地釋放自己。

最終,她因這個角色,拿下金像獎最佳女配和最佳新人。

站在領獎台上,王菀之用一句歌詞表達感謝:

「遇上你,太感恩,不早亦不遲。」

越完整,越自由

一個能真正接納自己的人,世界會向他敞開無數大門。

這用來形容現在的王菀之,剛剛好。

今年,在第41屆金像獎頒獎禮上,王菀之出人意料地,再次拿到最佳女配角。

她說:「以前我會想我究竟是一個歌手還是演員呢?現在不會了,因為我有好多好多夢想。」

對呀,是歌手還是演員?是才女還是搞笑女?

都不重要。

王菀之曾花了很長時間去區分它們,最后她發現:

這些都是標簽, 不管哪個身份、哪個面相,都是她,它們共同組成了王菀之這個完整的人。

「我只是在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去分享。」

帶著這樣的想法,王菀之不再拘泥于形式,反而能穿梭不同面相的自己, 更自由地去表達自己,同時也收獲了一段很好的婚姻。

可以說,能自由地做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

更難的是,在迷失中,依然能找回人生的航線。

這里面有個非常重要的錨點,就是: 學會真正地接納自己。

大多時候,我們在面對「接納自己」這個課題上,容易走入誤區。

要麼就是緊抓著自己的「好」,陷入執念;或者對所謂自己身上的「不好」心生抗拒和恐懼,不愿正面以對。

殊不知, 只有真誠地擁抱自己所有的面相,才能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獲得真正充實幸福的生活。

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也意味著你要平等且 「不加批判」地看見自己的每個面相:

既不刻意彰顯,也不刻意壓抑。

而這,需要你向更深處 「喚醒」對自己的愛。

愛那個優秀自己、也愛受傷、脆弱的自己,將一份認知與覺察帶回到內在,去看見每個面相的你、去傾聽你每個面相的聲音;

用友善和慈悲的目光注視著它們, 去鏈接,不執著、不排斥、不抗拒......

一旦你能夠為自己這樣無私地去做,去坦誠面對和接納自己的每個面相,沒有任何的分別心,你就能收到每個面相的自己反饋而來的力量。

它們將會成為你人生的助力,助你越走越遠、不斷升華成一個圓滿完整的自我。

親愛的,請相信:

在「接納自己」的修行路上,沒有好壞之分、高低之別,只有完整的自己。

因為越完整,越自由、人生越順流....


用戶評論